客户端工作平台

  客户端工作平台包含五大板块,分别是 数据转换、数据传输、地震处理、地震解释、工具模块。板块具体功能信息,如下列表:

数据传输
反射数据转换系统
被动源数据转换系统
反射现场处理
反射速度分析
SEGY数据查看
解释系统
坐标转换

地震反射数据转换系统

地震反射数据转换系统是将地震采集设备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截取、 转换为SEGY数据格式的一款专用软件。该软件可用于重锤、炸药、及可控震源这三种数据。该软件集成有数据截取、格式转换、 SEGY数据查看、关系文件自动检查、炮检点位置图查看、日志文件自动生成记录等功能。

地震反射据转换系统

被动源数据转换系统

被动源数据转换系统对短周期地震采集设备长时连续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截取的一款专用软件。 该软件集成有数据截取、格式转换(SAC、SEGY)、SEGY数据查看、节点设备一致性检查、关系文件自动检查、日志文件自动生成记录、 设备位置地图查看、测点高程质控图查看、设备工作时间质控图查看等功能。

被动源数据转换系统
位置图
高程质控图

数据传输模块

客户端工作平台数据传输系统,简称数据传输系统,基于HTTP协议, 包括数据上传、数据下载、用户账号登录验证、工区数据信息获取并展示、已有测线目录展示等功能。

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上传模块

主要功能如下:
  • 单文件、 多文件、 文件夹等多种数据上传选择方式;
  • 支持大数据量(个数多、 体量大) 文件上传;
  • 支持断点续传;
  • 一致性验证, 保证数据安全;
  • 对用户上传数据实现实时入库;
  • 分布式文件接收服务, 能劢态扩展数据接收服务器;

数据下载模块

主要功能如下:
  • 支持多条测线数据排队下载;
  • 支持断电、 断网等异常状态的续传;
  • 可实时监控下载进度;
  • 根据需要能够进行交互暂停及续传处理。

反射现场处理系统

反射现场处理是地震反射数据采集工作质量控制的有效的、不可或缺的手段。

本处理系统包括原始单炮读取、观测系统加载、触发时间校正、排序、动校正、切除、 初叠加等基础处理模块。其目的是用以分析采集原始数据质量、观测系统信息的正确性、叠加剖面目的层的成像质量。

本系统对处理流程做了尽可能的简化和固化,便于操作。

反射现场处理系统

反射速度分析

速度是地震勘探的关键参数。反射速度分析模块主要目的是为叠加、 偏移等处理技术提供二维速度场信息。本模块根据输入的CMP道集,自动生成相应的速度谱;并且可以调整参数,实时更新速度谱。其中, 生成速度谱所采用的复数域相似度算法是本模块的创新特色技术之一。

反射速度分析

反射初至拾取

在地震反射炮集数据中,提取初至波走时,用于构建近地表速度模型(Tomo)。 本模块实现自动拾取(借助振幅比和分维数两种算法),和用户手工拾取两种方式。

反射初至拾取

SEGY数据查看

本模块可以对多个SEGY文件进行联动数据查看、数据道头信息查看、 局部数据抽取、以及滤波处理、速度估计等数据分析。

SEGY数据查看

地震解释系统

地震解释系统是为方便用户开展的综合地质解释工作。本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 对地震资料、钻井资料、测井曲线等多学科数据进行分类别、集成化管理;
  • 提供人机交互的合成地震记录功能,搭建地震资料与钻井、 测井等资料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实现不同类型数据之间的有效结合;
  • 提供功能齐全的“工具箱”,方便用户地对地震、钻井、测井数据进行编辑、 运算、统计等操作;
  • 实现二维、三维状态下的可视化分析、解释工作。

系统采用了块状数据结构,即三维数据重排技术,提高了主测线, 联络线和时间切片间的读写速度。在用户开发接口方面,提供了方便用户开发的接口和实例,供用户自行开发模块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