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oration

城市地下空间探测

decoration
服务描述
我国主要城市正处于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关键发展阶段。在这一进程中,科学统筹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对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动空间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随着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对地下空间探测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城市地下空间探测面临特殊挑战:
环境制约: 城市复杂环境对测线布设形成诸多限制
技术要求: 必须满足环保、无损、低干扰等特殊要求
技术瓶颈: 传统浅层勘探方法难以适应城市环境需求
国勘数字地球创新研发的节点采集与三分量频域成像技术体系,通过“采集-处理-解释-建模”全流程解决方案,成功实现了城市地下三维地质结构的精准刻画。该技术具有三大核心优势:
环境友好: 完全符合城市环保要求
无损探测: 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安全
低干扰性: 可适应高密度建成区作业
这一技术突破为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探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将有力支撑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开发与利用。
技术
天然源频域成像技术
装备
三分量高灵敏度地震采集节点
左侧装饰

案例展示

右侧装饰
三亚某研究区地下空间建模
成都某案例

案例简介

三亚某研究区地下空间建模

本项目基于城市地下空间探测数据,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GIS空间分析、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创新性地建立了统一地层框架约束下的三维地质结构快速建模方法体系,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了全过程的数字化决策支持。

测线部署
测线布置: 沿城市道路共计部署14条测线,测点间距3m。
数据采集: 采用连续观测模式,单点观测时长20分钟,累计完成24km的数据采集。
仪器设备: 投入120台三分量地震采集节点。
施工组织: 配置6名专业技术人员,外业施工历时9天。
测线部署平面图
主要成果
L3:天然源频域成像解译剖面
L3:地质解译及钻孔标定剖面
所有测线频域成像处理剖面及解释成果三维显示图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三维工程地质结构模型
结论
天然源频域成像技术完全适应城市环境探测需求,能实现研究区200m以浅地层结构的透明化表达,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精准的工程地质依据,成果体系有效支撑了城市地下空间的科学利用。
测线部署
测线布置: 三维高密度观测网络,网格大小5m×5m,覆盖面积4.9km²。
数据采集: 采用连续观测模式,单点观测时长15分钟,累计完成5454个物理点的数据采集。
仪器设备: 投入50台三分量地震采集节点。
施工组织: 配置5名专业技术人员,外业施工历时10天。
测线部署平面图
主要成果
获取高精度三维频域成像数据体。
完成50m以浅地层结构精细解析。
建立示范区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第四系厚度空间变异特征:原生厚度:12-20m;建筑区:减薄30-50%;
景观区:增厚80-120%;其他区域:保持原生状态。
三维频域成像数据体
三维地质结构模型
第四系地层厚度图
砂质粘土地层厚度图
结论
本项目建立了基于节点采集和天然源频域成像方法的“采集-处理-解释-建模”的全流程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对地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建立,可实现城市地质“透明化”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